誇誇式教育最好用?善用「鼓勵」培養孩子成為自信的自己

cc.ling 撰文

 最近十分熱門的「誇誇式教育」認為比起打罵、責罰的方式,用「誇獎」或是「讚美」更能激勵孩子奮發向上,更能夠加強孩子們的自信心。誇誇式教育真的好嗎?怎麼說才能「誇獎」更有感?有哪些關鍵需要注意呢?一起來認識如何「鼓勵」孩子吧!

關於誇誇式教育的幾個迷思

 從小到大,生活中常見的教育方式大概有兩種,一種是打罵教育,另一種則是誇誇式教育:即使沒有特別的理由,無論孩子做什麼還是給予他們肯定以表示支持。比起前者,用讚美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似乎成為主流,然而,您是否會對於孩子的「無感」感到困擾呢?

 其實對於孩子們來說,當他們表現好,大人們對他們說「你做的很好!」、「太棒了!」、「好優秀」等帶有上對下意涵的句子時,有時他們並不太清楚自己是因為做了什麼事而被誇獎,有些孩子會選擇下意識忽略這些讚美,甚至有些孩子會擔心如果自己表現不好,就得不到大人的肯定。綜整來說,大人們只是希望讓孩子養出自信、對於未來挑戰能有更好的調適性。

「鼓勵」與「讚美」的關鍵差異

 根據親子天下〈正向教養的三種鼓勵句型,培養自信、負責的正能量小孩〉,「誇獎」和「鼓勵」是兩件事!最大的差異在於兩者的可控性。

 讚美:是「外顯行為」、重視結果,是對孩子行為表現的評價,對孩子來說是無法由自己控制的、隨時可能失去的。

 鼓勵:是「內在表現」、重視過程,是對孩子持續努力、付出地具體行動表達肯定,對孩子而言,他可以選擇做與不做。

 因此,善用「鼓勵」,告訴孩子在這段過程中他具體做的好的部分、可以優化的部分,比起空泛的「讚美」,更能夠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,並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

善用「鼓勵」代替誇誇式教育中的「讚美」

 「讚美孩子並沒有錯,但要小心不要總是只給讚美。」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高級導師謝麗爾.歐文(Cheryl Erwin)曾比喻,讚美好比垃圾食物,容易上癮,長久下來不僅造成虛胖,也危及健康;但鼓勵卻像是維他命,才能真正補充營養。

 尤其當孩子們經歷失敗、挫折或沮喪時,「鼓勵」可以讓他們學習肯定自己在過程中的付出,讓他們了解到失敗是被允許的,協助他們從沮喪、無措、失望的情緒當中轉換看事情的角度,將之轉化為成長的動力

 教養孩子培養出自信心的方式並不是只能夠以讚美的方式給予獎勵,練習把習慣的「讚美」轉化成更有力量的「鼓勵」,改變慣有的說話方式,善用「鼓勵」建立與孩子的情感連結,讓孩子在感受到被信任、被尊重、被支持的狀態下從經驗中獲得學習、培養出更自信的自己吧!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hopping Cart
Scroll to Top